* 关注这个号的客官们 ♥ 都变得更美 更好了 *万达策略
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营地体验。我们不是来露营野炊,而是走进了一场“灾害”——一场关于台风和山洪的真实模拟,一次重新认识自然与生命的训练。
作为一个杭州的小博主,我一直热衷于探索城市周边的各种“宝藏营地”,从露营到徒步,从亲子活动到团队游戏,但这次通过营地导师节的特别安排,我第一次走进了侣行·杭州素训基地,体验了一场完全不同维度的营地感受。
这不是一场轻松的“城市逃离”,而是一场发人深省的“自然重现”。
侣行·素训基地,隐藏在山林中的“生存课堂”
侣行·杭州素训基地位于临平区里横山的山谷里,藏在一片被群山环绕的绿意中。从杭州主城区驱车半个多小时,便可抵达这片“静中有险”的训练场地。在狭长的山谷内别有洞天。全国第一家“全实景多场景模拟灾害体验基地”侣行杭州素训基地便坐落其中。
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露营基地,而是一个集“灾害演练”“应急素养教育”“户外求生训练”于一体的专业素训营地。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,模拟多种真实灾难场景的体验基地。
第一次踏入这里,我就被那一排排训练装置和模拟场景震撼到了——不是好看,而是“真实”。每一处都仿佛随时会“启动”,让你不得不正视那些你曾以为离生活很远的“突发事件”。
台风来临时,没有人能置身事外
我们参与的第一个项目,是台风灾害模拟。这里最高可模拟17级的台风风力;真实模拟风灾实况万达策略,同时拥有最高800mm每小时的降雨……
在专业教练的引导下,随着警报响起,灯光骤暗,风力渐起,屋顶“漏雨”、窗户摇晃,空气中甚至带有水汽和压迫感……那一刻,我才明白,台风降临时的那种“无法抵抗”,并不是影视剧里的特效。
“请迅速找到安全点,护住头部,不要慌张!”
即使是知道这是模拟演练,我们还是在瞬间紧张起来。旁边有队友不小心滑倒,有人被“掉落物”砸到头盔,也有人手忙脚乱找不到正确的避难姿势。
教练事后总结时说:“越在安全环境中训练,灾害来临时越有能力应对。”
这句话让我久久无法平静。原来真正的“户外教育”不仅仅是学会搭帐篷、烧水、行走山路,而是学会在极端环境中冷静、判断和保护自己与他人。
⛰ 山洪暴发的模拟,是对心理极限的挑战
第二个项目,是山洪暴发模拟体验。山洪暴发模拟区。模拟1000吨水在30秒内全部落下,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中还原山洪暴发的威力。
教练将我们带到一处峡谷形地貌模拟场地,刚站定没多久,耳边就传来轰隆隆的水声——山洪警报响起,广播紧急通知“上游暴雨,洪水预计2分钟后到达”。
我们立刻按照指令开始“撤离”,翻越泥泞地带、扶助队友逃离低洼区域,同时还要识别“洪水冲击波”可能带来的危险物。
哪怕知道这一切都是演练万达策略,肾上腺素依然飙升。那种被水声压迫的紧张感,那种“必须活下来”的求生本能,瞬间激发出平时从未使用过的判断力和协调力。
“安全”在那一刻不再是一个抽象名词,而是真真实实靠自己的行动才能争取到的结果。
灾害教育,是“生活力”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课
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,我们平时对灾害的认知,大多停留在新闻里、影视里,却很少有机会真正体会“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助”以及“防范的重要性”。
而侣行·素训基地用真实的场景、专业的讲解和实操体验,帮我们“预演”了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极端情境。
它不仅是一场体验课,更是一种“灾害素养”的深层教育。
也许你会觉得,“这些太专业了,我只是普通人”。但教练说:“每一个普通人,只要提前演练一次,就可能在关键时刻多出10秒生还的机会。而这10秒,就足够改变一生。”
这让我彻底改观了对“户外体验”和“营地教育”的认知。
从体验走向思考:我们能为安全做什么?
活动结束后,我们围坐在营地食堂中,一边吃着饭,一边复盘刚刚的经历。
有一位小伙伴说:“这次演练让我想到家里还从没做过应急预案。连灭火器放在哪都不知道。”另一位来自户外行业的朋友说:“素训基地应该让更多学校、家长和孩子都来体验一次。”
我深以为然。尤其是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,台风、山洪、暴雨、泥石流,谁都无法预测下一次会不会发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。
但我们能做的,是提前准备、提前训练、提前知道“怎样活下去”。
❤️ 一场“户外活动”,一段“生命教育”
这次营地导师节特别安排的体验,不仅让我多了一个“宝藏营地”的打卡点,更让我收获了一场“关于生存的成长课”。
回到城市后,我把体验发在了社交平台上,也和身边的朋友安利这家“很特别”的素训基地。不是为了流量,而是真心希望,更多人能意识到,安全不是理所当然,而是我们要用认知和训练去争取的权利。
最后附上一张我们在营地结束时合影的照片。风还在吹,天还是那么蓝,但我们每个人的眼里多了一种名为“敬畏”的光。
我们无法控制自然,但我们可以训练自己,以应万变。
愿所有的等待
终将变成美好的遇见
2025,用记录触碰世界
升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